桥梁伸缩缝@回望百度不平凡的19年创业史
桥梁伸缩缝@回望百度不平凡的19年创业史:和所有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,无拘无束的氛围并不代表轻松地工作。百度创立的时间并不算互联网的好日子,甚至可以说有一些“生不逢时”。彼时的中国互联网环境,深受大洋彼岸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,中国的创业投资机构都谨慎起来,大批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面临融资困难。
当时的百度更多是一家为其他企业提供搜索引擎的技术提供商,从中赚取技术使用费,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冲击之下,百度在美国的对标对象Inktodi的股价则从最高的243美元跌到不足1美元,被雅虎收购。
在2001年,李彦宏决定迅速调整公司战略,将业务模型从面向企业提供搜索技术转向独立搜索引擎。这个提议几乎遭到了股东们的一致反对——如果独立,眼前的收入没了,新模式又不能马上挣钱。互联网寒冬下,不如稳扎稳打,少冒险少犯错。
“你们不让百度做独立搜索引擎,那我就不干了。”几乎没有发过火的李彦宏低沉地对董事会说。最终,李彦宏想尽一切办法说服投资人,这时百度又碰上一个强大并缠斗多年的对手:Google。
李彦宏曾在一次演讲中说,一度百度工程师面对强大的Google有自卑心理,认为当时百度“加上兼职、前台各种各样的才二十来人”,无法与Google竞争。在这种情况下,2004年李彦宏被迫从CEO位置下来做起了项目的经理,开始了九个月内超越Google的“闪电计划”。到2010年,谷歌在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服务器迁移至中国香港时,百度在国内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超过70%。
寻找移动船票: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百度经历了一段“迷茫期”。
当时的阿里巴巴频繁高调投资弥补移动短板,腾讯手握移动互联网“站票”微信,360一度向搜索发起挑战,对百度而言,从搜索、地图、贴吧,再到云、新闻、手机助手……百度App应用多到一屏都装不下,但仍缺少一款移动互联网领域真正平台级的产品。
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,李彦宏表示:“移动互联网刚刚到来的时候,我们等于说是被冲了一下子,觉得有点脚跟站不稳的样子,必须得把移动互联网拿下,下了很大的决心,我们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警惕,保持战斗力,才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。”
他在内部分享的一篇“鼓励狼性,淘汰小资”的讲话,引起了业界广泛议论。这位百度创始人不惜自我批判,并对员工提出多个要求,包括“减少管理层级,提升效率”,以及“减少会议,及时拍板”。
而移动的入口之争还未尘埃落定,O2O的这场仗就如火如荼地打起来了。这一次,商业竞争再次露出残酷一面。
一度,百度贴吧事件、魏则西风波让百度元气大伤,业绩上经历连续两个季度的净利下滑。谁会是搜索外的下一个增长点?内容分发、连接服务、科技金融还是人工智能?
从互联网思维到人工智能思维:“互联网只是前菜,人工智能才是主菜。”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对话中,李彦宏这样说。
百度的战略重点已经转向互联网的下一幕——人工智能。李彦宏携百度,以“AI布道者”的身份站到台前。因为把无人驾驶汽车开上五环,北京的交警还给他开出了一张罚单。
面对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,李彦宏在不久前的署名文章中表示,百度很早就开始布局。“2013年,百度成立了全球首个深度学习研究院,在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理解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。百度还通过开放人工智能平台,为全社会的高效创新赋能,以技术创新服务网络强国的构建。”
分享此文章: |